男生的成長過程是什麼樣子?我們聽到的好像都是,國中唸完考高中、高中念完升大學、大學再想想看要不要念研究所。
在台東,有一群男孩國中唸完捨棄自己的體育專長,五專念完就去就業當護理士因為這是鐵飯碗;也有的男孩高職畢業後選擇直接踏入軍旅生涯,為的就是給撫養長大的奶奶更好的生活...
2022年的夏天,我們採訪了九名台東男性,想讓大家看見台東男的台東難...
男子氣概,又被稱作陽剛特質,簡單來說就是男人「味」;這個社會預期男人應該要具有的特質,它受到文化影響而有變化,但大抵上跟勇氣、獨立、競爭、自尊與力量有關係。
說一個男生是否很Man,就是期待「男生應該要有男生的樣子」,傳統的五子登科,到現在人生勝利組「高富帥」都是評斷男生是否具備男子氣概的因素。
近年女性主義與性別平等成為顯學,有些人挪用基進女性主義中的「父權(patriarchy)」概念,性別視為一種社會結構,強調競爭的父權文化中,女性是男性的附屬品,而男性為了出人頭地,在競爭文化中抹滅自己的情緒,不擇手段爭取勝利,因為父權文化迫使男孩要往成功的方向邁進。父權文化中,男性是資源的擁有者,而女性則處於從屬地位,是被剝削及被歧視的族群。
「有毒的男子氣概」意指在男性特質中,有些特質不僅會傷害女性,也同時會傷害男性,如男性使用暴力的程度遠大於女性、飲酒文化的比拚、美國槍枝文化的盛行等都是有毒男子氣概的佐證。
2019年吉列刮鬍刀廣告「We Believe: The Best Men Can Be」將這波「有毒的男子氣概」推到最高峰,在影片中有意識的將目前校園的霸凌、性別暴力文化等的塑造都是「有毒的男子氣概」所造成。
影片一出,許多男性認為自己被吉列背叛,在這當中尤其以Egard Watches發佈的「What is a man? A response to Gillette」最為廣人所知,影片當中提到,男子氣概讓男性在工作場域中遇到比較多的危險(消防員、警察、礦工等),戰爭中死亡的人也是男性居多,大多數的遊民也是男性…等。
要討論「有毒的男子氣概」時,除了討論上述的暴力文化時,或許更應該含括陽剛特質如何影響男性看待工作、成就、情感關係中時的處境與態度。
男生當然可以穿裙子,只是在現代可能需要更多一點的勇氣而已,與顏色一樣,男褲女裙是因為十九世紀商務間的往返變的頻繁後而塑形的樣子;綜觀古今中外,東方西方男生穿裙都有歷史資料可考,甚至在蘇格蘭,最有男子氣概的蘭男性不僅要穿男裙,裡面還不能穿內褲呢!
當然可以,打破男性的單一形象是性別平等教育努力推廣的事情,你可以當護理士也能當軍人,可以愛男生也愛女生,可以化妝或穿裙…當代社會主流文化是尊重每個人的選擇,而「尊重」與「包容」便是普世人權的基本概念與核心價值。
勇敢是一個好的特質,但勇敢過了頭就會被大家當作是魯莽、衝動,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的勇敢程度,不見得所有的人都一定要勇敢(魯莽衝動),性別特質是一道光譜,每個人都可以在這道光譜中找到自己舒服的位置。 所以男生不一定要勇敢喔。
顏色本身沒有性別,但現在社會往往會將藍色與男生、粉紅色與女生劃上等號,受到性別刻板印象的影響,男生穿粉紅色在當代社會很容易被視為「陰柔」的顏色;但在十八世紀,其實粉紅色是專屬男性的顏色,因為粉紅色代表果決與堅強的顏色,而藍色則更加精緻和講究,是適合女生的顏色。
所以男生當然可以選擇粉紅色!!
會!!根據衛福部統計數字,100年男性受暴人數為5,672人(12.8%)上升到110年的11,592人(21.7%),代表著台灣男性越來越清楚自己也是有可能會受到暴力對待的。「這代表台灣男生越來越弱嗎?」不是的,是代表台灣男性越來越知道自己的權益,暴力形式不是只有肢體,精神、語言都是暴力的一種形式,男性受暴不可恥,勇於求助的男性也是勇敢的一種表現!!
對性侵害受害者一個最大的迷思,就是「插入」兩個字,「插入」不僅讓大家以為性侵只有一種樣貌,更重要的是讓男性以為自己不會被性侵。但事實是台灣法律對於性侵害的定義為「違反意願而性交」,因此並不是只有女性會被性侵,男性也會。根據衛服部110年的統計,110年性侵害男性受害者為1,351人,占了全體受害者的17.3%。
重要他人,傳統的定義是「一個人在成長時對你的個性及生活有著巨大影響的人」;但勵馨認為,這個人要能夠對你的狀況不批評、不評斷、不傷害你的前提下才能成立。
當事情發生時,能不能找到一個人可以訴說是重要的事情,勵馨鼓勵每個人(男生)都可以找到三個以上的重要他人,他不會對你的狀況品頭論足,他會聽你的故事,然後陪你走過這一遭。
如果有家暴、性侵問題:
臺灣男性協會
全國保護專線:113
全國各地家庭暴力防治中心
如果你在台東,可以找:
臺東縣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中心089-320172#54
勵馨基金會台東分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