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No.04

男性護理師一樣可以很專業-曾經嚮往運動員人生的施念均

在成為護理師之前,施念均和一般的部落男孩沒有兩樣,血氣方剛,愛喝酒,總是惹事生非。他總和一群朋友外出玩樂,喝酒鬧事本是常態。當他進入職場成為護理師,工作的本質漸漸磨去他易怒的脾氣和鋒利的稜角,迫使他細心觀察病人的狀況,隨時提供協助。

「我不是自己想當護理師的。」念均很坦誠地說道。他從國小到國中都是叱吒場上的運動員,籃球、拔河是他擅長的領域。他心知台灣的就業環境對運動員的發展不太友善,於是先想從較為普遍的田徑著手,後來轉為台灣觀看最熱烈的運動—籃球。憑藉他的身體素質,不論是哪一項,成績都相當不錯,成功躋身該校的前幾名。

當念均國中畢業,正在挑選想讀的高中,他的護理師姊姊說服家中大人讓他去讀護理師。「護理師是鐵飯碗,你就去試試看吧。」姊姊說。起初念均是反對的,他自認四肢發達,從小到大投身運動,那是他的興趣和專長,要他放棄太困難了。只是當年他年紀尚輕,根本對未來的職涯發展一無所知,根本不懂社會上有哪些合適他的職業,面對姊姊的遊說和家裡的支持,他雖然心嚮運動,最後仍舊妥協。

「我們布農族很聽長輩的話,在我們族裡,長輩就是一切。」他解釋道。

護理不是念均擅長的領域,他甚至沒想過有一天會朝護理師的職業邁進,但他不會抗拒學習新的事物,慢慢地在嶄新的領域從零開始。從五專到二技,一路到醫院就職,資歷尚淺的他正穩定成為獨當一面的護理師。

護理是男女比例嚴重失衡的職業。雖說過去十年來,男護理師的人數逐年上升,護理系畢業的男生同樣不斷翻漲,若看職場的男女比例,相差依舊懸殊。

念均剛入五專時,他就讀的那一班共有四十五個女生,五個男生,男女比例極不平衡。那一屆總共有八個班,每一班的男女比例和他的班級相似。當他畢業到醫院就職,同事依舊是女性居多,男性加上他僅有三位,和目前的統計數字相符。

假如身處女性居多的職業,和一群女同事工作,有什麼特別不太適應的地方,或許是男女思維的不同吧,念均解釋道。他自認為性格大辣辣,不太在乎別人如何,習慣專注於自己的工作本身,不會花費心思在工作以外的事情上面。相較於他的無所謂,前一份工作的女同事很在意許多繁瑣的小細節,會互相傳遞訊息,還會表面說一套,私底下說另外一套,這點令他相當困擾。至於男性常常被叫去搬重物,或是為體重超標的病人翻身,他認為是力氣上的差異,不是性別。

生理差異對念均而言並不是最主要遇到的狀況,很多時候要面對的反而是台灣人約定俗成的性別偏見或差異,有些病人會基於自己的性別或喜好,對於護理師的性別產生不同程度的偏好。當他剛踏入臨床護理的前半年,一位他照護的女病人所裝的肛門廔管被大便弄髒,需要及時清理避免後續感染。當他詢問病人是否方便為她更換傷口,當下遭受病人拒絕。按照規矩,換班前一定要把所有病人的傷口處理好,換班時間在即,他於是找阿長討論。最後阿長出面,為那位病人處理傷口。那是念均第一次因性別身份被拒絕他的專業工作。

又有一次,一位醫院的女性病患拒絕指派照護她的女護理師,指名要念均為她照護。縱使那位病患並非位於他的服務區域,護理長為了平和醫病關係,詢問了念均的意願下,他也願意願接下這個病患並服務對方。對他而言,專業的照護工作是不分男女的。此外,念均也曾因男病患騷擾女護理師,受阿長指派去接管那位男病患。聽念均說,那位男病患見到他的表情很臭很難看,最後無可奈何地接受他的照護。

關於病患在抽血時普遍不信任男護理師,總覺得女護理師比較細心,這樣的刻板印象念均早就看慣了。

念均投入護理工作已經兩年,日常照護的部分已經駕輕就熟,這點他相當自信。雖然他不認為自己已經準備好晉升,自認對於這份工作仍有許多需要學習的地方,假如遇上機會,他會希望繼續升遷,擔任護理長一職。

只是念均真正感興趣的領域,依然是從小熱愛的運動。下班後,念均固定會去健身房健身,約朋友打籃球,偶爾跑跑步,沒有因為從事護理工作而放下身體的鍛鍊。平時他也會利用空餘的時間,搜尋和研究與運動相關的職業,作為日後的參考。他目前正在為全國的布農族籃球比賽鍛鍊體能,訓練的強度傾向職業運動員,在在顯示運動於他不僅是興趣。

「如果時間可以重來的話,我應該會極力向家人爭取,把運動當成我的專業。」念均笑道。既然時間不能重來,他會希望能夠將運動加入自己的護理專業,以非運動員的身份參與運動的領域。

「我目前會考慮復健師、防護員、EMT,或是健身教練。」念均提出他對未來的想像。他之所以想要成為復健師或防護員,理由很簡單,這兩項都和運動有緊密的關聯。前者提供專業的復健照護讓受傷的運動員恢復健康,後者則教導運動員減少受傷,提供適當的運動訓練。EMT,緊急救護技術員,負責傷患到醫院前的評估、急救、處置以及初步處理,必須仰賴現場判斷,決定如何最佳處置病患,這點他覺得很酷。健身教練是他很嚮往但不敢對家人提出的職業,畢竟健身教練底薪低,工時不比護理師短,想要加薪得靠自己找客人。

如何在護理專業和運動的興趣之間取得平衡,在遵循自己心中的熱情之虞不放棄多年培養的專業,這是年輕的念均現在面對的課題。

念均坦承,他在踏入醫院成為護理師以前,是個玩世不恭的孩子,常常和同年的孩子湊在一起喝酒嬉鬧,在部落裡惹事生非。他們喝到上頭,時常因為一言不合或單純看人不爽就動手打人。他的姊姊和家人半強迫他成為護理師,或許為的不是護理這個鐵飯碗,而是怕他走歪學壞。

護理師的本質就是照護病人,觀察病人的需求,搭配醫生的醫囑,為病人提供全方位的照護。為了勝任這份工作,念均學會放下氣盛的那一面,仔細觀察躺在床上的病人,理解他們的生理狀況和無助的心情,細心地為他們給藥、消毒、換藥,提供專業的護理措施。入職至今已經兩年多,念均已從什麼事都不懂的小毛頭,蛻變成一位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師,過去時不時爆發的脾氣也已經無影無蹤。

「原來,幫助人可以這麼快樂啊。」他感嘆道。

這是他人生裡第一次體會到助人的喜悅。

不管未來念均會持續走在護理的道路上,從事運動相關的職業,或是在兩者之間找到更適切的選項,護理的訓練和臨床的磨練已經讓他學會如何以發自內心的同理去面對眼前的人事物。或許,當年他要升高中時,家人盼他走護理,是早就預見了這項職業會形塑他的人格,去掉暴戾之氣,於是送他一份待人以誠的溫柔作為人生的禮物。

03. 林吳中傑 05. 蔣皓